我本身有喜歡到超商翻閱雜誌來看的興趣,一來是因為有時候等微波很無聊,另一個原因是雜誌的內容豐富,不限主題,各式各樣內容都有,當然是不包括八卦雜誌的,所以我偶爾喜歡針對自己有興趣的翻閱一下,打打時間。

  另一方面,雜誌其實對比於一般書籍類的不同點是always保持新鮮可口為主,其主要重點不在於保值,而是盡量讓閱讀者收到第一手市場消息,但一般書籍就不一樣了,書店的書籍多是教育讀者為出發點,小說類則是以講故事為要點,所以學術與文學性價值含量相當高,因此其書有些可以保存很久甚或成為經典流傳下去,如:紅樓夢、三國演義、論語… 或者是今日各種學科的聖經版本書籍,如:Smith的電子學 之類的,這些書不像雜誌以時事要點為主,所以買來看通常可以看很久,因為通常內容比較多,需要時間消化,也可以看了又看,翻了再翻,以收藏性與保值性來看,也許正是雜誌與一般書店書本的最大差別。

  但其實有些書本也跟雜誌一樣有保值性的問題,以我資訊人的角度來看,這些書多半是技術類書藉,因為每隔一段時間,某某程式語言或技術就會變成熱門,但江山代有人才出,有很多過一段時間就被淘汰了,這些技術我們稱之為"過時"的科技,最近幾年比較可以拿來舉例的大概就是:HTML 4以及Flash了吧,也因此有些書我買了不到半年就發現這本書沒用了,不是因為買錯或覺得寫得差,而是因為市場有新技術出現來取代,所以我也當了不少次的冤大頭,一些書都買一買連看都還沒看就被迫Donate出去,但那些書應該也沒人要了。

  所以"新鮮"與"輕鬆"可以說是雜誌的賣點,它的保值性了不起一兩年,因為它本來就不是要像鑽石恆久遠,一本永流傳那樣偉大,不談保值性最低的八卦雜誌,每本雜誌都有一個熱銷期限,但我相信這期限絕不會是一萬年。通常他只針對當下人民關心或需要的議題提出最新觀察與報告,內容不限,但是每本內容大概都以10-20篇文上下為主,因為要挑最符合時事的議題,並且讓觀眾不會一看就想睡覺,可以隨手翻閱,這就是雜誌的"輕鬆"的一面。

  然而,最近我到公司附近的一家小七要翻雜誌時卻發現每一本雜誌都被封口,只看封面,但不能打開來看,這大概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不想給人亂翻,要嘛喜歡就買,不喜歡就不要買,但沒有付錢,就是不給你看。

  其實我覺得這樣頗蠢,不是因為他不讓我翻,而是這樣的作為很明顯就是告訴消費者說:"本店雜誌謝絕購買"!這是為什麼呢?從消費者行為來思考的話,也許比較可以解釋我這個論點,即便我對消費者行為沒啥概念,但好歹我也多少聽過行為經濟學呀。

  如我所說,通常會翻雜誌的人,都是在進超商時隨手翻翻的,雖然不見得看過喜歡就會買,甚至有些人喜歡看免錢的,翻完記住想看的就又放回書架上,但給消費者自由翻閱雜誌卻是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因為會翻的,才有可能會買。

  除非是這個消費者已經早就在其他地方挑好某本雜誌而特地前往或者是路過超商突然想到來購買,不然有什麼理由要消費者光看封面就想買下一本雜誌?講句難聽點的,你以為他在挑老婆還是選偶像?看了封面喜歡就買單,雖說消費者有很多不理性的行為,但光挑雜誌封面這也太違反科學了!

  所以,"為什麼要把雜誌開口封起來?為什麼要把雜誌開口封起來?為什麼要把雜誌開口封起來?"因為很重要,所以複製貼上了三次。不過這終究是我的論點罷了,雖然我覺得應該不需要刻意去證明,但是也許有機會下次可以問問店員雜誌銷量是否因此變差?甚至我也覺得會不會有蝴蝶效應,因為消費者感覺到這家店的雜誌對顧客的不友善,連帶地也比較不會有動力來消費?這是不錯的問題,也是我平生首次對雜誌銷售有一點深入的觀察與了解。

 

 

 

 

雜誌與書本比較

坊間書店書本

雜誌(不含八卦類)

特色

"教育"與"保值"為主,但科技類書籍易過時。

"新鮮"與"輕鬆"為主,讓人掌握市場脈洞,同時能快速閱讀。

保值性

新鮮度

時間成本

價格

 

2017425日星期二5:18 AM

arrow
arrow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