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梁惠王下第十與十一篇以及公孫丑下第八篇,三篇都是在講述孟子對齊宣王攻伐燕國的態度,其中也揭示了孟子認為一個國家人民有權決定接受能照顧自己生活的政權,人民並不是只能迫於忠於自己的國家,如果自己的國家暴虐人民的話,那人民就會嚮往任何來之者取代該政權。

  在齊國伐燕前,有人問孟子燕國可伐歟?孟子說可,遂有齊人伐燕。後有人再問孟子你有勸齊國伐燕國是真的嗎?孟子則說沒有。

  這一段故事頗有趣,其實孟子只說:以燕國現況是可以征伐的,因為燕相子之受燕王私授王位之後,暴虐無道,所以可以攻之。但孟子未說的是:"誰可以攻之?"也就是孟子只是就問題而答,但確實沒說齊國可以攻打燕國。

  那麼誰可以攻之呢?孟子答:"天吏"!即有德之王將由天派之來攻打使民無德之燕國。然齊國亦非真有道之國,所以孟子說我怎可能主張以燕伐燕呢?齊國不過是另一個燕國而已,何足以征伐燕?

  而觀齊國攻下燕國後齊王問孟子說我取下燕國對不對,孟子雖未明答,但孟子告知了齊王該如何對待燕國人民。

  首先,孟子再強調一次唯天吏可伐燕國的概念:"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

  也就是如果你取下燕國可救燕民於水火之中,則可取之,並且人民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正是天吏可代天征之的概念。

  但齊國並非孟子所說之天吏,然而卻取下燕國了,該怎麼辦呢?這時有很多諸侯國也在謀合要取回燕國土地,所以孟子又指示補救措施:"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即是說雖齊非天吏,但若能代行天吏之權則可矣,也就是行仁政於燕民,那也就無所過了。

  看到這邊,我突然領悟到百姓對自己的國家與統治者實在沒有堅持忠貞愛國的必要,而應該只忠於對百姓照顧呵護的政權,面對暴政統治而仍堅持愛國者是愚忠,更是助紂為虐,等於變相支持自己國家暴虐自己的同胞。

  暴政必亡,也必須亡。人民為自己找生路是天經地義,實在沒有非要忠於自己國家的義務,若國無道,則去之,甚至要幫助天吏滅了這個國家,即便是他號稱是民主國家,也是一樣!

2018年6月29日星期五

arrow
arrow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