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非專科書(如:文史哲學等與專業本科較無關的人文書藉)在學習到新知識時,應該將新知識設法抽象化之後再進行構造化,然後以容易存取的媒體儲存起來,日後才方便轉化成知識戰鬥力。

  所謂抽象化知識便是抽離一知識的細微部份,顯現出知識的本質,讓知識公理化,可以提升到套用於普遍的狀況,而不是某時某地某物的系統上,就是抽象化。

  舉例而言:螞蟻總會留守部份在窩裡做戰備留守而非出動百分之百的蟻群來工作,目的是因應突然的變化,讓沒事做的蟻群可以作為緊急處理調度之用。

  這是一個知識,抽象化之後便是:一個工作組織應當保持一定小數量工作單位來因應緊急狀況,而不是把所有工作單位都投入生產,這樣會難以處理未知狀況發生的當下?

  注意這邊抽象化之後的結果是一個假設,所以是問號!這是因為我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這樣的抽象化知識全然適用於所有現象,但至少已經抽象化。

  接著結構化知識便是試圖把抽象化之後的假設公理應用到某一特定領域或情境上,例如:人類社會中總是會保留一些消防隊於戰備狀態而不事任何對社會有生產意義的活動,這是因為消防隊員必需隨時因應緊急狀況的事件並解決。這樣就達到結構化的目的,把抽象化知識與特定領域綁定即是結構化。

  但重點還是在於知識的抽象化,能抽象化知識才能有機會結構化,而要抽象化知識應該對於任何新知識問以下三個問題:

  1).得到的知識是什麼?

  2).這個知識的有趣之處?

  3).若是套用到特定領域可以獲得啟發嗎?

 

[Reference]

斜槓時代 高效閱讀法 , 山口周

arrow
arrow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