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先進第十一篇章的第一則有如是的記載:

  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這是一則很難理解的言論,直言翻譯的意思應該是:

  孔子說:「前輩對於學習禮樂的態度,樸實而像鄉下的村民。而後生晚輩對於禮樂的態度,則太文過其實。如果要我選擇一種對禮樂的態度,那麼我將跟隨前輩的作法。」

  這樣的翻譯其實仍然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雖說也有完全不同意思的說法,但在這邊我無意去討論並列各種不同意思的翻譯,我比較傾向於直接翻譯的這個結果,我認為孔子只是很直觀的想表達我們應該要堅持為人的本質。

  孔子在說這話時其實帶有感慨,感慨後人對於禮樂的學習太過於強調表面,所以文過其實。孔子無意批評後人,其旨應該是在於強調靈魂與精神的重要。

  社會重視禮樂是好事,猶如現在的人對於文化影視產業的重視一樣,都是一種表達對社會文化重視的態度。但往往文化現象在流行一段時間之後,後進往往流於表面功夫與技巧的精進,卻疏忽背後文化精神的理念,則禮樂與文化即失去靈魂,失去其原有的味道。

  舉個實例:最近看了電影"追龍2",講的是香港毒品大亨跛豪與五億探長雷洛的故事,雷洛還是劉德華飾演,跛豪不再是呂良煒,而是甄子丹,這部戲可以說是以前港片跛豪的翻拍。同是港片,劇組與演員多是同一批人,拍攝技術也強過以前的電影年代,但是追龍2給人的感覺無論是跟五億探長雷洛傳或跛豪比起來就是缺少了點什麼,看完總覺得就是怪怪的,哪裡不對勁。

  應該就是少了一點點"精神",所以電影失去了原版的味道。

  我想大概孔子就是這個意思!不管是禮樂或現代文化,在形塑的過程中都要注意不要失去原有本質與靈魂,這亦是為何我們要保留傳統文化的祭典儀式,他想保留的不是繁文縟節,而是讓我們能在傳統儀式種感覺前人的精神,透過典禮儀式學習並體現,如果任意廢止傳統祭禮文化中的一些儀式活動,那可能就會失去文化傳承的精神,即失去意義,沒有味道。

  故孔子告誡我們:"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切莫放棄文化與做人本質,唯有掌握精神力量,一切事物才得真義,否則一切即為虛假,豪無意義。

arrow
arrow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