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經濟學最重要的"價格理論"主要是說市場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這隻手會在市場狀況達一定條件下,使均衡價格與交易量決定於供給與需求的交叉點上,在基本情況不變下,將一直維持均衡直到供需發生變化為止。
因此,需求或供給的變動都會造成均衡改變,以下表格列出供需發生增長的情況,反之供需將發生下降。
需求 線 右移(增加) |
供給 線 右移(增加) |
預期產品價格上升 |
預期產品價格下跌 |
使用者偏好提高 |
生產要素價格或成本下降 |
消費人數增加 |
生產人數增加 |
所得增加,對正常財需求增加 |
|
所得減少,對劣等財需求減少 |
|
替代品價格增加 |
生產替代品價格下降 |
互補品價格下降 |
生產互補品價格上升 |
|
政府補貼 |
|
生產技術進步 |
像最近的衛生紙搶購風波便是因為消費者聽聞衛生紙即將漲價的消息使得對現行便宜衛生紙的需求大增造成市場買不到衛生紙的狀況,這是因預期價格上漲而致需求增加的例子;同樣當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全世界農產產量大增,也是因生產因素中的技術進步而使農產供給增加的例子。
而供需變化都會造成產品的市場均衡價格與產量發生變化,所以也就有必要針對各種供需變化來了解均衡改變的可能情況:
需求變化 |
供給變化 |
均衡價格變化 |
均衡交易量變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一定 |
↑ |
↓ |
↓ |
不一定 |
↓ |
↑ |
↓ |
↑ |
不一定 |
↓ |
↑ |
↓ |
不一定 |
基本上把握兩個原則:
- 只要需求增加,價格就會上升,而交易量亦會增加(因為買的人變多了),反之亦然。
- 只要供給增加,價格就會下跌,但交易量增加(因為供給變多了),反之亦然。
所以在當供需同方向變動,交易量亦會同方向變動;而供需反方向變動,價格會同方向變動。
另外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單純產品價格上升,會造成的是需求量減少以及供給量增加,而不是供需的改變,此狀況也與預期價格上升不同,不能混淆。
在分析市場時,供需變化的簡單判斷相當重要,因為這正是個體經濟學價格理論的核心,因此掌握了供需法則也就掌握了對個體經濟市場的基本面了解,相當有用。
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