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在上篇整理了中國佛學理論從印度佛學傳入中國至真常三宗建立的過程,但仍未說明佛學的基本核心精神為何?若能了解佛學基本所面對的課題,便可以知道何以佛學從釋迦牟尼之後遂演變出般若空義、成唯識論以及真常教義三種不同大乘教義。

三法印

  正如我們常識所知,佛學的基本論點乃在於助人”離苦”,也就是認為世間之人本皆受生命苦,必須渡人成佛方能離苦而超脫,故有三法印之說:

  1. 諸行無常
  2. 諸行皆苦
  3. 諸法無我

  首先先講為何人在世間皆是在受生命之苦?這邊佛教提到了一個有趣的論點:即苦必先於樂而生,樂與苦並非相對的二元概念,佛教認為人的生命會生出種種不同需求,而這些需求若未解則會造成人之痛苦,而人為解除需求之苦,便會有種種"意欲活動"(行),也就是各種為求滿足需求的行動發生,當需求被滿足便解決了痛苦,也就得到了快樂,此所以說樂必依於苦之後方能成立。

  而生命中會有各種不同需求產生,是故人生在世便會不斷受苦,此即"諸行皆苦"。

  但需求不僅千變萬化,人通常會在滿足某一需求之後隨即又產生另一個需求,解決第二個需求又出現第三個需求,如此不斷產生需求並以意欲活動不斷滿足需求以解決痛苦,於是便稱"諸行無常",人的意欲活動永遠隨需求出現而變化,沒有停下的一刻。

  最後"諸法無我"則是佛教欲提出離苦的解決方案,遂告訴世人世間萬物皆"沒有獨立存在性",現象界中我們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虛妄,由因緣各種條件決定,不是獨立實有,故說一切法由因緣生,即"諸法無我"之義。蓋要離苦,就得先認識到一切法皆因緣決定,非獨立實有,如此方知離苦之徑,而知世界為苦且非獨立實有,便可提出更積極的"四諦"主張,助人脫離受苦的此岸而到達超脫的彼岸。

四締

  所謂四諦,是指"苦、集、滅、道"四諦,為佛教之總鋼,是貫穿釋迦教義的四大觀念。

  :指世間苦難,亦即諸行皆苦的苦。

  :亦即"因緣",也就是存在的一切皆由因緣所生的條件所成,亦即諸法無我的法,世間法皆非獨立實有,全由種種條件而生,這些條件也就成了人之"束縛"。

  :人生既存種種苦難以及受到因緣生成之總總束縛,故必須滅苦難與束縛而得自我之超昇,即得真如,亦即成佛,這是佛教之主張。

  :則是求超昇自我以得最高主體自由的工夫過程,也就是成佛之方。

十二因緣

  佛教基本上認為世界乃是虛妄(集諦)的,而真我透過十二因緣的順生過程亦生出個別之生命,遂生成個別之自我。十二因緣生出個別生命之自我的過程如下:

  1. 無明
  2. 名色
  3. 六入
  4. 老死

  所有個別生命皆由此過程而生,是真我在無明狀態下經過一系列過程而生出來的各種自我,生命若無法由老死進行還滅過程直到滅無明而超昇自我則會不斷在生與老死間反覆循環,也就是佛教所謂"輪迴"之意。

  總結以上觀念,佛教基本認為有一真我(最高自由主體)的存在,但因為此真我在昏明中活動(無明),遂有12因緣之過程生出個別生命與現象界,而個別生命基本上需求不斷,故一直受生命之苦,現象界又是種種因緣所決定,故生命必須求超昇自我而離苦,此一離苦過程即十二因緣的由老死到滅無明的還滅過程,此時不必再受輪迴之苦,亦即到達涅槃之彼岸,即得真我即成佛。

202048日星期三

arrow
arrow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