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片來源] Money101.com

  最近看了本介紹區塊鏈(Block Chain)技術與應用的書,裡面最後提到區塊鏈的一項應用感覺相當有趣,那就是用區塊鏈匯集各種消費者在不同商店或企業進行消費所獲得的積分點數,然後在裡面進行積分點數的交換與交易。

  什麼?這種事有需要用到區塊鏈技術?其實簡單的講就是一種"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交易結構的選擇而已,當然以現下的資訊技術要實現這樣簡單的構想是絕對沒問題的,唯一的問題就是誰來充當所有積分點數匯集的交易平台提供者?在這邊若採中心化架構所產生的可能問題就是:平台提供者需要建構與維護平台的高中心化管理成本以及消費者透過平台業者中介系統進行交易產生的費用與風險問題,而這些問題是可以透過去中心化交易為核心的區塊鏈技術獲得解決的。

  那麼,為何需要這樣的平台給消費者交易積分與點數呢?這就要回溯到積分點數產生的由來了。最常聽見的例子應該就是航空公司所提供的飛行點數了。(但其實現在紅利點數琳瑯滿目,像便利商店跟超市都有紅利點數,信用卡消費也有消費點數都是‧‧‧)

  而這些點數的產生就是希望吸引消費者多消費並且收集消費者數據然後等到數劇量夠大就可以控制消費者使用習慣進而進行市場壟斷,當壟斷條件達成,這點點數發放的累積成本就可以透過壟斷的高利潤回收並創造豐富且持久的盈利,使得大者恆大,小者或新進者就難以進入市場分一杯羹了。

  但其實這種模式也有個基本問題就是生產者提供的積分點數通常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通常這些點數積分只能在為數不多的特定商店中使用或者消費者根本找不到地方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麼這些點數就失去了價值,綜觀基本的問題根源就是這些積分點數"流通性不足,以法定貨幣來說什麼都可以換,就有足夠的流通性,而積分點數就沒有辦法自由流通。

  既然積分點數無法自由流通,在經濟學來看就造成了"資源配置無效率"的問題,這些本來可以創造市場剩餘的積分點數就因為沒有交易價值而流失掉了,對經濟市場來說也是一種浪費。

  所以如果可以透過區塊鏈建立一個消費者積分點數的交易所,讓不同的消費者可以在該交易所進行積分點數的價值交換,讓消費者可以從其他消費者手中換得有用的積分再去兌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那這些積分點數就可以產生應有的價值了。

  而為了吸引並方便消費者加入該區塊鏈平台進行積分交易與交換以擴大積分點數流通價值,區塊鏈平台可以發行加密貨幣(姑且叫作EXP[ Exchange Point]好了)作為積分兌換的工具與獎勵。消費者A首先將手中的某公司積分點數按其每點可兌換到的EXP兌換成EXP再與擁有其他某積分的B消費者以等值的EXP作交易,如此消費者A獲得了想要的積分點數,而消費者B則換得了EXP Token,然後B可選擇賣掉這些EXP換現金,也可以把這些EXP拿去兌換其他的積分點數,如此就實現了積分點數的價值流通。

  而交易所亦可以設計EXP獎勵機制讓更多人願意在裡面進行點數積分交易,例如根據交易次數發放獎勵的EXP,交易愈多次消費者就有愈多獎勵,或者讓持有EXP的消費者可以投票決定交易所內有價值可留下的積分點數,有參與投票且其所投的積分點數被同意在交易所交易,對交易所有貢獻,那麼也可發放獎勵的EXP Token給消費者,當然為避免通貨膨賬的問題,也可以設計適當的EXP回收銷毀機制(或可引入治理代幣機制),確保EXP價值儲藏能力,這樣基於區塊鏈的積分點數交換交易所就出現了。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區塊鏈與加密貨幣只是一種新興的去中心化互聯網技術,新的技術若沒有應用場景(或市場需求)作搭配,那就沒有意義,而這個例子只是一個利用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來滿足市場積分的價值流通需求的粗略構想,透過這樣的思維或許可以讓人更清楚的去思考加密貨幣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才有機會讓我們的社會更好。

以太幣Ethereum - 區塊鏈2.0【幣種介紹】- 桑幣筆記Zombit

 

202098日星期二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terrylau 的頭像
    jackterrylau

    儒道哲學的浪漫人生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