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詞曲輕鬆學:韻文閱讀理解200則

  所謂的文學體裁,就是文體,而中國向來文學作品的文體豐富,經史子集四庫全書所收納之文章不計其數,其文體內容之豐富亦是琳瑯滿目,一眼難以望穿。

  大致來說,中國文體分為韻文散文兩類,二者的差別就在於韻文是有押韻的文體;散文則沒有押韻。而順此兩種文類,便可以進一步結構化細分中國文體類別以及演化過程,讓人一窺中國文學之廳堂的綺靡與奧妙。

  詩、詞、曲、賦是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四大韻文,但它們的演化自有其順序與原因,完整的韻文文學起於「詩經」,詩經本身就是一種四言詩為主體的韻文,是周代采集的民間詩歌以及朝庭樂曲之集錦,更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後傳孔子刪詩為三百並用以作可以興、觀、群、怨的詩教,不但是藝術作品,也是品格教育養成的一部聖典。

  而繼詩經之後,兩漢時期流行的韻文為「辭賦」,"辭"是指"楚辭",楚辭是戰國時期的南方詩歌,其代表人物是楚國屈原,也就是我國第一位愛國詩人,這種以楚語以及南方巫蜆文學為主的楚文化新體詩,富含神秘與浪漫主義色彩,成為兩漢時期的流行文體之一,西漢劉向將屈原及其弟子宋玉和後來漢人模仿屈原作品所寫出的文章編為"楚辭"一書,但已亡佚,今本為東漢王逸所編注的"楚辭章句"。

  辭賦的另一部份則是指""體,所謂的賦,是由詩經的三種作法"賦、比、興"中的賦演變而來,是一種鋪陳文采,用華麗辭藻來詠物托諷的韻文體裁,按照不同朝代,賦體也有不同變化,最早自戰國旬子不超過500字的"短賦"開始,然後是兩漢的"漢賦(古賦)"、然後到魏晉六朝極盛的"俳賦(駢賦)",唐宋時期以考試為用途的"試賦(律賦)",最後在明清則有"股賦"。而最後的試賦與股賦因為只講求考試而訂出讓賦體失去文學生命的嚴苛規則,因而沒有文學價值。

  另一方面,在兩漢時期亦流行古體詩(古詩),有五言古詩與七言古詩之分,而有些古詩可結合音樂以吟唱,這一類古詩則稱為樂府詩,而古詩在押韻及句子數目並沒有特別多的要求,寫作上較為唐代開始的近體詩自由。

  所以到了唐代,唐人開啟了新詩的時代,詩的發展在唐代可謂迎來爆發,除了古體詩及樂府詩持續發展之外,亦開創了近體詩(新體詩或新詩)的新文學。新詩即是絕句與律詩,絕句四句,律詩則有今律與俳律,今律為八句,超過八句則為俳律,而俳律並不流行,故今律一般亦可當作是律詩。

  與古詩不同,新詩雖亦有分五言與七言,但是在押韻、對仗、句數以及平仄音格的使用上都有強烈要求,在形式與內容上都較古詩較為完美。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ckterrylau 的頭像
    jackterrylau

    儒道哲學的浪漫人生

    jackterryla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